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积极宣传展示广东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成效,切实做好典型经验的宣传推广,今年初,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对外征集“十大事件”和10项“基层改革创新举措”。在征集到的近百项事件或举措中,经过初步筛选、网络投票、专家评审等程序,近日,遴选出“十大事件”和10项“基层改革创新举措”。4月24日下午,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对外进行了发布。“十大事件”重点聚焦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突出反映广东持续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保护效能、运用效率、服务水平和助力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成就。“基层改革创新举措”重点聚焦各地市、各基层单位在抓好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管理和服务工作中形成的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创新做法和改革举措,推动在全省知识产权系统形成竞标争先的工作局面。
2023年度广东知识产权“十大事件”分别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广东省人民政府开展新一轮中新广州知识城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广东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超30万件,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2023年广东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突破2300亿元,“倍增计划”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广东举办“地理标志产品广货手信节”“粤创赛”“高转赛”,知识产权重大活动赋能高质量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广东出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普惠工程实施计划,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供给更加充分多元;广东建立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技术调查官制度,助力提升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效能;广东建立知识产权全领域严重失信行为联合信用监管机制;广东检察机关强化商业秘密保护,激励企业创新;海关“龙腾行动”护航自主知识产权企业扬帆出海;广州加强海外知识产权维权协作,涉外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
2023年度广东知识产权“基层改革创新举措”分别是:汕头大学构建成果转化“三个一”体系,推动知识产权与创新链、产业链、金融链深度融合;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积极打通技术与投资对接“堵点”,探索知识产权高效益转化运用模式;广科双创产业发展(广州)有限公司实施“强链护链”,推动知识产权进县入镇助力“百千万工程”;省WTO/TBT通报咨询研究中心联合发起汽车产业应对贸易壁垒联盟,合力应对国际贸易壁垒;湛江市市场监管局创新协同快速处置电商领域商标和地理标志侵权行为;深圳市前海管理局联合香港相关部门发布知识产权十六条措施,协同打造知识产权创新高地;广州市越秀区市场监管局打造县区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集成服务新样板;佛山市南海区西樵市场监管所积极探索“西樵大饼”地理标志与地方特色产业和文化传承融合发展;江门市新会区市场监管局提升“一颗柑”“一块皮”地理标志产品质量和特色,撬动百亿产业融合发展;中山市深中标准质量研究中心推动知识产权与标准融合,赋能打造“香山之品”城市特色品牌。
省法院、省检察院、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广东监管局等相关部门业务负责人出席发布活动。
2023年广东知识产权“十大事件”简介
事件一:国家知识产权局、广东省人民政府开展新一轮中新广州知识城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
2023年7月,国家知识产权局、省政府联合印发《中新广州知识城深化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实施方案(2023—2027年)》。双方围绕知识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战略定位,着眼建设全国知识产权高标准保护标杆区、高质量创造引领区、高效益运用示范区、高水平服务样板区、对外开放先行区目标,部署了六方面20项主要工作。
近年来,中新广州知识城持续深化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着力构建国际一流的知识产权生态示范系统,取得积极成效。2023年,知识城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97.4件,位居全国前列;中国专利奖获奖项目62项,创历史新高;质押融资金额首次突破100亿元;10家企业获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事件二:广东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超30万件,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
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省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1.79万件,同比增长21.91%,这是自2020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始统计以来,连续4年保持全国首位。全省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25.11件,较2021年底增加4.55件,位居全国第三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3.3件,14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发明专利授权量居全国首位。我省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持续较快增长,反映出我省知识产权创造质量不断提升,高价值核心专利储备进一步加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
事件三:2023年广东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突破2300亿元,“倍增计划”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2023年,广东专利和商标质押融资登记金额2306.7亿元,占全国总量的27.01%,同比增长137.8%,有效缓解4400余家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制造业当家”“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工作部署,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增量扩面,广东实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倍增计划”,统筹推动各级知识产权、金融监管、银行等金融机构、行业协会、产业园区等开展合作,协同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省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与20家银行合作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畅通融资渠道,指导各地市强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力度,有效盘活企业无形资产,助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为企业引进新技术和新设备、运用新材料和新工艺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事件四:广东举办“地理标志产品广货手信节”“粤创赛”“高转赛”,知识产权重大活动赋能高质量发展格局加快形成
2023年6月,省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省农业农村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首届地理标志产品广货手信节,4天线下展销交易额达1126万元,交易人次超过3.8万。7月至12月,省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与汕头市政府联合举办首届“粤东西北知识产权创新创业大赛”,吸引粤东西北12个地市619个项目参赛,推动多个项目签约,投融资金额超过10亿元。9月,佛山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举办“高价值专利成果转移转化大赛”,促成专利许可转让项目15个,交易金额约1500万元,有落地意向的项目超200个,11个高价值专利参赛项目以人才、产业、技术的形式在佛山转移转化落地。
近年来,广东省市场监管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重要论述,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战略部署,联合港、澳知识产权政府部门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持续举办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会、大湾区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商标培育布局、创新创业等赛事,面向全球延揽优秀知识产权项目来粤展示、转化,营造以赛促创、以赛促投、以赛促转的浓厚氛围,有力激发了创新动能,提升了核心竞争力,推动了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事件五:广东出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普惠工程实施计划,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供给更加充分多元
2023年12月,省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印发《广东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普惠工程实施计划(2023—2025年)》,提出优化机构布局、强化数据支撑等22项具体举措。至2023年底,全省建设21家综合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12个地市组建了专门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中心,累计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点22家、省级网点15家、商标业务受理窗口17个,获批建设9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上线粤港澳知识产权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汇总全球1.66亿条专利数据和9400多万件商标等数据,建设88个重点产业、行业专利数据库,免费供大湾区创新主体查询和检索,较好地满足了全省创新主体和社会公众对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需求。
事件六:广东建立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技术调查官制度,助力提升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效能
2023年11月,省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印发《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技术调查官管理办法》,为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技术调查官选聘、管理和参与办案等工作提供了规范性文件依据。根据《办法》,确定首批技术调查官50名。目前,已委派技术调查官参与知识产权行政裁决案件33宗,配合地市知识产权执法人员开展案件勘查、现场取证、侵权判定、参加庭审、提供咨询以及出具侵权判定意见等,协助处理广交会知识产权纠纷51宗。编著《案说知识产权》,围绕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综合选取20个案例进行分析解读,推动知识产权普法宣传,发挥优秀案例示范引领作用。
事件七:广东建立知识产权全领域严重失信行为联合信用监管机制
2023年12月,广东省法院、发改、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市场监管(知识产权)等15个部门,共同签署《关于对侵犯知识产权严重失信行为加强信用监管工作的合作备忘录》,在全国率先建立针对侵犯知识产权严重失信行为的司法与行政联合信用监管机制。
备忘录提出,将构建严重失信行为信用监管的工作机制、信息共享机制、联合信用监管机制等,将侵犯知识产权严重失信行为主体信息纳入公共信用综合评价指标,将相关失信信息纳入公共信用报告;严重侵犯知识产权的失信主体,将不得参与各类表彰奖励,不得申请各级政府财政性资金项目,且信用惩戒和监管实施3年期满后,才能解除。
事件八:广东检察机关强化商业秘密保护,激励企业创新
2023年4月25日,深圳检察机关发布《商业秘密刑事保护体系合规建设指引(试行)》,围绕商业秘密识别、人员入职管理等30个方面,对商业秘密刑事保护体系合规建设给出了125项具体建议,为企业开展商业秘密刑事保护体系合规建设工作提供清晰有效的指引,增强企业商业秘密刑事维权的可预期性,获相关企业及协会的高度认可。
2023年以来,广东检察机关加大商业秘密司法保护力度,严厉打击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批准逮捕侵犯商业秘密犯罪嫌疑人20人,同比增长9倍,提起公诉13人,同比增长3.25倍。各地检察机关多措并举,创新商业秘密保护机制,取得较好成效。佛山检察机关与家电等知识密集型行业构建检企联动机制,提前融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确保企业向公安部门报案侵权之初,检察机关即可同步提前介入以固定证据;深圳、珠海等检察机关建立“双报备双同步”机制,当事人在向公安机关报案的同时向检察机关报备,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的立案和侦查活动同步开展法律监督;广州市检察机关构建“一案四查”机制,针对民事侵权、刑事犯罪、行政执法、社会公益四个维度全面履职,提高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效率。
事件九:海关“龙腾行动”护航自主知识产权企业扬帆出海
2023年3月起,海关广东分署牵头广州、深圳、江门海关等省内直属海关,启动知识产权保护行动——“龙腾行动2023”,强化大湾区执法联动、推进边境执法智能化、优化企业服务,为自主知识产权企业扬帆出海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广东分署强化粤港澳海关执法联动,联合开展“粤港澳海关保护知识产权联合执法行动”,重点打击输往输自港澳或经港澳转运的侵权货物,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充分运用科技手段提高现场查发能力,广州、深圳海关全年查扣侵权货物批次、数量居于全国海关前列;广州、江门海关在邮递渠道互通执法信息,联合精准拦截寄递出境侵权邮包536个;广州海关推行“一企一策”精细培塑措施,累计重点培塑出口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4家;深圳海关创新“云确权”作业模式,便利企业通关;江门海关建立“货运渠道重点商品侵权风险监测模型”,提升案件查法精准度,支持江门特色产业健康发展。
事件十:广州加强海外知识产权维权协作,涉外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
2023年6月,广州市市场监管局与香港海关合作查办的广州某贸易有限公司跨境商标侵权案,探索构建了不同法律体系下穗港跨境跨部门间的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被评为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优质品牌保护工作委员会2023年度十佳知识产权案例。全球反假冒机构(GACG)向广州市市场监管局颁发“2023年度全球反假冒国家公共机构奖”,表彰广州市在探索知识产权行政执法跨境协作方面的做法。
2023年,广州不断提升涉外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和水平,推动涉外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组建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广州分中心,完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体系,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海外知识产权服务;建设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专家库,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名专家为纠纷当事人提供公益性咨询服务;编印《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引手册》,帮助企业全面了解海外知识产权风险和应对方法,为企业走出去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023年度10项广东知识产权“基层改革创新举措”简介
举措一:汕头大学构建成果转化“三个一”体系,推动知识产权与创新链、产业链、金融链深度融合
汕头大学持续打造知识产权运营和科技成果转化“三个一”服务体系,成效显著,形成一定的区域影响力。一是建设一支专业化服务团队。组建跨学科合作的知识产权管理小组,围绕项目立项、技术研发、试验验证、推广应用等全技术周期,为科研团队持续开展专利检索、申请前评估、专利导航等一对一的全流程嵌入式服务,协助科研团队布局高价值专利。二是构建一套成果高效转化机制。采取“线上+线下”模式,推动政产学研合作,探索“专利微导航+专家诊断+跟踪服务”“专利联盟许可、转让”、快速转化等创新服务模式,邀请创投机构、金融机构现场开展项目对接,助力成果转化实施。三是搭建一个网络运营平台。建设“创新合子”知识产权运营网络平台,发布技术成果、企业产业化过程中的技术难题等,促成供需对接、共同提升。
基于完备的服务体系,汕头大学专利快速转化等创新服务模式,已初步形成一定的区域影响力。
举措二: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积极打通技术与投资对接“堵点”,探索知识产权高效益转化运用模式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在工作实践中发现,随着专利转化运营信息化水平快速发展,成果转化的堵点已由供需双方“找不着”变成“拿不准”:技术方“拿不准”技术实施后是否会被淘汰出局,投资方“拿不准”成果产业化前景是否可靠,双方彼此“信心”不足。为打通上述堵点问题,粤高探索出四点经验做法:一是构建专利技术评价机制。克服传统技术尽调局限于财务和法律层面的不足,更多从创新技术的层面评价专利价值,有效解决了技术、投资双方对专利价值评判的担忧问题。二是加强创新成果产业化市场分析。推动产业龙头企业与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共建市场化运作的运营中心实体,帮助企业分析成果产业化后的市场应用前景,为下一步双方合作进行专利转化打好基础。三是打通成果转化链条。以投资思维看待专利转化,采取“产业化场景考察+专家论证”的方式,打通“技术-产品-市场”链条,加速专利转化进度;四是完善转化收益保障机制。以作价入股、共同投资等方式,在市场合作中合理体现专利价值,有效保障专利权人的利益。
截至目前,运营中心共促成专利转化178项,运营转化覆盖广州、中山、佛山、韶关、湛江等省内相关地市。
举措三:广科双创产业发展(广州)有限公司实施“强链护链”,推动知识产权进县入镇助力“百千万工程”
广科双创产业发展(广州)有限公司围绕乳源瑶族自治县瑶药产业链集成部署知识产权及创新要素,通过强链护链、增加产值、振兴产业等创新举措,探索出一条知识产权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模式。一是挖掘需求精准对接。广科双创立足乳源中药材资源禀赋、省科学院创新资源丰厚的优势,引导双方实施全产业链精准对接、结对帮扶,把资源禀赋和创新优势有效融合,转变为经济优势和社会效益优势。二是分点突破“三效”并举。广科双创组织乳源相关龙头企业与省科学院生物工程所、测试分析所等各相关团队召开技术对接会,对中药产业整体产业链分解成为61个技术创新点,通过检索每个创新点的知识产权布局情况,精准引入创新团队,实现增加产值、振兴产业、促进就业“三效”并举。三是科技帮扶双向提升。广科双创引导广大知识产权工作者、研发创新团队、金融服务机构,携带创新成果和资金,走进县域、扎根基层,以知识产权转移转化、作价入股等方式,开展科技帮扶,着力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在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同时,创新团队研发能力和水平也得到相应提升。
目前,广科双创围绕产业链集成部署知识产权,建设“全国县域科技文化产业湾创中心”一站式全方位服务平台,可集中实现全国2000多个县域的招商推介功能,集约化实现各县域产品的推介及需求的对接工作已对接县域近10个,促成协议金额2亿元以上。
举措四:省WTO/TBT通报咨询研究中心联合发起汽车产业应对贸易壁垒联盟,合力应对国际贸易壁垒
广东省WTO/TBT通报咨询研究中心积极发挥自身职能,通过深调研、专题研究、内外贸服务等形式,推动广东省汽车产业应对贸易壁垒联盟成立,搭建起宽领域、多层次的服务格局,更好服务于我省汽车产业“出海”发展。一是深调研+细研究。省WTO/TBT中心先后前往汽车上下游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出口遭遇的贸易壁垒问题及诉求,撰写《广东省汽车产业知识产权贸易壁垒专题研究报告》等系列报告,切实反映汽车产业在出口过程中遭遇的主要问题并形成相关建议以提升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能力。二是搭平台+推帮扶。中心搭建“广东省检测认证服务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平台”,吸引52家知名权威检测认证机构进驻,为企业积极应对主要目标市场技术性贸易措施提供咨询服务、技术指导和个性化解决方案。三是建联盟+强服务。中心联合汽车企业,以及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三环知识产权集团等机构,联合成立“广东省汽车产业应对贸易壁垒联盟”,联盟对接整合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威凯检测等20余家国内外知名品牌检测认证机构,推动计量标准、检测认证、技贸评议、知识产权、质量管理、品牌创新等各服务要素形成合力,共同应对汽车产业贸易壁垒,推动汽车产业国际化合作与发展。
举措五:湛江市市场监管局创新协同快速处置电商领域商标和地理标志侵权行为
吴川月饼作为湛江市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入选首批中欧互认互保地理标志名录。湛江市场监管局创新举措,组织市消委会提前介入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和企业维权服务,协调电商平台高效实现履行主体责任,协同跨地区跨部门联动执法等创新举措,在月饼销售旺季集中批量快速处置涉嫌商标和地理标志侵权线索,切实维护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相关知名企业品牌声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一是依法提前介入。为解决在销售旺季企业希望提高在电商平台申请知识产权维权效率的需求,尽早阻断侵权商品销售源头问题,湛江市场监管局组织市消委会提前介入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和企业维权服务,联合被侵权企业对电商平台中疑似售卖侵权商品的商铺寄来的快递包裹开展对取件、拆封等过程见证及固定证据,出具《见证书》予以证明,连同被侵权企业出具的侵权鉴定文书,向平台发出提请对侵权商品要求依法下架处置的函件。二是推动主体责任落实。推动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快速响应湛江市消委会函件要求,认真履行平台主体责任,组织在24小时内对电商店铺侵权商品链接下架处理,及时阻断侵权产品的销售途径。三是加强协同联动。湛江市场监管局牵头建设跨省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将案件线索及时移交销售侵权商品的电商店铺注册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核实查处,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及责任人法律责任;与公安部门开展线索共享及执法联动,对涉嫌犯罪单位和人员依法实施打击。
2023年月饼销售旺季中,市消委会共见证62次,发现了48条涉嫌侵权商品链接,向淘宝、拼多多等平台发出提请商品下架处置函,均在24小时内完成下架处理,下架率100%。湛江市市场监管局向电商商家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移送涉嫌商标侵权案件共42宗,立案2宗。公安部门在省内外多地打掉假冒被侵权品牌月饼仓库和包装线多处,依法处置涉及的不法企业和个人。
举措六:深圳市前海管理局联合香港相关部门发布知识产权十六条措施,协同打造知识产权创新高地
为全面推进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建设,深圳市前海管理局和香港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联合发布《关于协同打造前海深港知识产权创新高地的十六条措施》,助力香港建设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支持建设前海深港知识产权创新合作高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举措重点包括四个方面。在推动深港知识产权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方面,将建立前海深港知识产权合作推进机制、知识产权保护跨境协作机制和知识产权仲裁合作机制,深化前海知识产权陪审员机制。在吸引香港知识产权在前海转化运用方面,前海支持龙头企业与香港高校及研发中心联合设立技术转移中心,给予运营费50%的资助,每年最高100万元;前海企业与香港高校、研发中心通过专利转让、许可、作价入股等方式合作,每年最高可获50万元支持;获得国家、省级知识产权赛事三等奖及以上的香港团队落地前海创业,可获10万元奖励。在推动知识产权跨境服务体系建设方面,香港及国际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落户前海,最高可获200万元支持;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利用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为香港企业和香港居民提供知识产权存证、监测、取证等服务,每年最高奖励20万元;在前海执业的港澳居民,高级知识产权师、专利管理高级工程师每人奖励10万元,专利代理师资格每人奖励5万元。在共建前海深港知识产权创新高地方面,鼓励高价值专利创造及转化应用,鼓励香港知识产权专业人才执业,支持举办深港知识产权活动,事前经香港特区政府有关部门和机构及前海管理局共同同意支持的,可按审计后活动实际费用的30%对主办单位予以支持,最高不超过150万元。
举措出台以来,深港知识产权领域合作进一步深化。推动深港高校、科研机构、龙头企业成立全国知识产权领域首个跨境知识产权联盟--深港知识产权运营联盟;支持深圳国际仲裁院积极吸纳28名香港知识产权领域仲裁员参与深港知识产权案件仲裁;前海国际知识产权综合运营服务中心落地运营,建立国际化专利转让许可和技术转移孵化服务平台,上架可交易专利超过17000件。
举措七:广州市越秀区市场监管局打造县区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集成服务新样板
为有效实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普惠化、便利化和可及性,越秀区推动组建广州市越秀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打造县区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集成服务样板,助力知识产权强区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整合资源,建设“一站式”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中心引入整合知识产权便民服务处、香港知识产权问询点、南方公证处、市场监管、越秀海关等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单位,设置商标、专利、法律、公证等各类专业服务类窗口12个,形成集信息咨询、专利检索、注册登记、交易运营、维权援助、行政保护、海关知识产权保护于一体的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平台。二是贴近需求,助力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中心与黄花岗科技园区共建共享,围绕园区创新主体实际需求,开展开展知识产权战略咨询、产业检索分析等专业服务,推动将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更好融入创新发展全过程。三是加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升服务能力水平。中心配备具有相应业务知识和工作经验的专兼职人员,引入市场化高端服务机构,发布个性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为创新主体提供高质量知识产权服务。
中心成立两个月时间,窗口业务受理量就突破2000件,有效满足了社会创新需求,群众反响良好、便民利民效应提升。
举措八:佛山市南海区西樵市场监管所积极探索“西樵大饼”地理标志与地方特色产业和文化传承融合发展
西樵大饼是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传统小吃,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品牌意识,产业面临如何突破发展瓶颈的难题。对此,西樵镇以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契机,从规范管理、整体规划、融合发展等三个方面着手,促使地理标志与旅游、文创等产业相融互通。一是确定“四位一体”发展思路。结合西樵大饼产业特点,提出“综合统筹、强化支撑、优化服务、闭环管理”发展思路。镇党委和镇政府统筹谋划和系统推进产业发展;持续扩大产业传承范围、增强传承后劲,夯实产业发展人才支撑;一手抓做优服务,一手抓做精产业,点面结合,内外兼顾,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构建西樵大饼产业的资源开发、监管、保护和运用全链条闭环管理体系,构建西樵大饼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二是着力提升规范化水平。召开“西樵大饼”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启用发布会,统一规范使用证明商标及专用标识,发布实施“西樵大饼”团体标准,提升产品规范化水平。保持西樵大饼传统工艺与产品特色,创新创意搭配,引导研发新包装、新口味,升级工艺技术,为传统西樵大饼注入市场新活力。推动相关企业主体获取商标授权许可,从传统运作模式向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发展,打造西樵大饼特色产业集群。三是深化产业融合发展。融合文旅、文创、教育、会展、电商等多方面要素,积极发展“西樵大饼+”产业新业态。通过参与节会、组织本地民俗活动、开发创意文创产品、与学校机构等合作开展研学游等方式,拓展西樵大饼的市场渠道和文化内涵,提升品牌价值和产业综合效益。
如今,“西樵大饼”已成为西樵镇旅游饮食文化的标志性符号。2023年度,产销量达29万个,销售额275万元,分别增长45%和52.8%,消费者对产品的满意度和信赖度显著增加,市场呈现出“量价齐升、品质共进”的良好发展态势。
举措九:江门市新会区市场监管局提升“一颗柑”“一块皮”地理标志产品质量和特色,撬动百亿产业融合发展
2023年,江门市新会区市场监管局立足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新会柑、新会陈皮的资源禀赋,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转化、保护着手,不断提升“新会柑”“新会陈皮”地理标志产品质量和特色,“一颗柑”“一块皮”撬动百亿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全国富民兴村产业标杆。一是促进融合发展。围绕打造“中国陈皮之都”的目标,全面启动新会陈皮健康大市场建设行动,成立新会陈皮行业协会商标品牌培育指导站、创新研发新会地理标志服务管理平台等,初步建成“证明商标+自有商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自有商标”的地理标志融合推广模式,推动新会陈皮产业链不断延伸,目前已形成药、食、茶、健、文旅和金融等6大类35细类100余品种的系列产品规模,全产业链总产值超230亿元。二是构建数字化质量管控新模式。建设新会陈皮数字化管理系统,以“新会陈皮”证明商标发放为抓手,实现了新会柑种植和新会陈皮生产、加工、运输、仓储、流通等全过程数字化溯源管理,从源头上控制原料的质量,确保每一片陈皮都符合高品质标准。截至目前,新会陈皮数字化管理系统的新会陈皮产业地图已覆盖全区11个镇(街、区),168个村(社区),9377户新会柑种植户、13.9万亩新会柑种植面积和2092家新会陈皮经营户。三是严格加强市场监管。强化日常监管、加强网络监测、开展监督抽检、开展“清源”“护航—2023”专项行动等方式规范新会陈皮市场秩序。2022、2023年,“新会陈皮”连续两年位居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指数百强榜首位。在优化陈皮公共品牌服务方面,通过出台《新会柑、新会陈皮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管理保护办法》,强化地理标志产品和专用标志使用管理保护。目前,累计核准使用新会柑、新会陈皮地理标志的企业达518家,位列全省第一。
举措十:中山市深中标准质量研究中心推动知识产权与标准融合,赋能打造“香山之品”城市特色品牌
中山市积极探索知识产权与标准融合发展新路径,聚焦“香山之品”品牌建设,以“品牌谋划释能、平台搭建蓄能、标准引领赋能、跨域联动显能”的“四能驱动”,推动知识产权与标准融合赋能地方品牌高质量发展。一是品牌谋划释能。紧扣“市镇合力、部门联动、市场调动”主线,先后制定《中山市打造“香山新街市”工作方案》《推进“香山新街市”品牌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等系列方案措施,完成发展现状与趋势的调研分析,形成标准体系制定规划,推动品牌建设布局全盘落地。二是平台搭建蓄能。对标全市乃至大湾区市场需求,研制《香山新街市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等3项地方标准,有效推进高水平保护知识产权、高标准管理运营和高品质服务。三是标准引领赋能。聚焦神湾菠萝、中山脆肉龙眼、中山安南龟、神湾禾虫等地理标志产品、镇街特色食品(农产品),统筹谋划“香山之品”食品(农产品)标准研制,有效保障产品特色品质和安全。四是跨域联动显能。持续拓宽“地理标志+标准”服务的广度和力度,推动与云南昭通的昭通天麻、昭通苹果等地理标志产品,盐津乌骨鸡等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产销对接,实现消费市场再扩大。
2023年,中山以“香山之品”为纽带,围绕中山地理标志产品及镇街特色食品(农产品),成功研制500项“香山之品”团体标准,全市升级打造73家“香山新街市”新型农贸市场。
10月29日上午,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
10月29日,国家副主席韩正在北京出...
近日,成都市召开2024年田长制林长...
10月25日,司法部副部长王振江在京...
北京10月26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
呼和浩特10月24日电(记者 邹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