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市场监管局参加2022年度云南省法治建设群众满意度调查新闻发布会
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对外新闻处处长宗霞主持新闻发布会(记者 赵嘉 摄影)
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对外新闻处处长 宗霞: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大家参加2022年度云南省法治建设群众满意度调查新闻发布会。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新时代法治建设实践提供了价值导向,进一步宣示了全面依法治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切实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省各方面全过程。经过各州(市)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我省法治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2022年度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委托省统计局进行的第三方测评中,人民群众对全省法治建设综合满意率达97.77%。
今天,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有关领导及省应急管理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文山州、保山市腾冲市、楚雄州姚安县、红河州开远市相关负责同志,向大家介绍2022年度云南省法治建设及群众满意度调查的有关情况,并就记者朋友关心的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中共云南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成员,云南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彭国军先生;
云南省应急管理厅党委委员、副厅长李志刚先生;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赖之雄先生;
云南省文山州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聂怀疆先生;
中共腾冲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金龙先生;
中共姚安县委常委、姚安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吴学剑先生;
中共开远市委副书记、开远市人民政府市长解凌云先生。
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驻滇新闻单位和云南省内各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欢迎大家的光临!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有两项议程,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有请中共云南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成员,云南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彭国军先生介绍2022年度我省法治建设及群众满意度调查的有关情况。
中共云南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成员,云南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彭国军发布新闻(记者 赵嘉 摄影)
中共云南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成员,云南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 彭国军: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省司法厅向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记者朋友们表示热烈欢迎,衷心感谢大家对云南省法治建设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向大家介绍2022年度云南省法治建设群众满意度调查情况。
一、2022年度全省法治建设群众满意率再创新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准确、客观反映人民群众对法治云南建设的真实感受,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从2017年起委托省统计局通过第三方测评,在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进行法治建设群众满意度调查,力求从人民群众“不满意”处着手,推动解决群众的烦心事、忧心事和揪心事。2022年度,为进一步扩大法治建设群众满意度调查工作覆盖面,提高基层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在采用电话调查的基础上首次引入网络调查方式,最大限度地提升法治建设评价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6年来,全省法治建设群众满意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7年度为91.09%,2018年度为91.26%,2019年度为92.41%,2020年度为97.23%,2021年度为97.60%,2022年度为97.77%,反映出我省法治建设成效逐年向好、节节攀升。2022年度97.77%的满意率再创新高,充分体现了近年来我省在深入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中的实际成效,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二、2022年全省法治建设蹄疾步稳
2022年,云南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工作要求,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云南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是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省委常委会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及时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重要讲话精神,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和省直单位普遍开展专题学习,在厅县处级领导干部进修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等54个班次开设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在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学院开设法治课程156门,市县级政法部门全战线、全覆盖培训轮训2523场次,通过党报党刊、融媒体平台加大宣传力度,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家喻户晓。
二是持续完善全面依法治省统筹推进机制。以省委文件出台《云南省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等7项法治领域重要举措,召开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部署年度重点任务,开展党政主要负责人年终述法,实现省市县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全覆盖,组织法治督察和法治建设示范创建,继续将法治建设成效考核纳入全省综合绩效考评,有效运用法治督察、述法、考核等方式倒逼法治建设责任落实。
三是不断提高地方立法质量。聚焦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生态文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增进民生福祉等领域,全年制定省级地方性法规6件、修订6件、集中修改废止决定1件,继续深化拓展区域共同立法,推动与四川省协同制定《泸沽湖保护条例》,完成九大高原湖泊“一湖一条例”立法后评估。
四是扎实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提质增效。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强化“科技创新+政府革命”,全省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7.52%,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经营主体满意度平均达93.2%,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在10个经济发达镇和12个普通乡镇试点“一支队伍管执法”,加强市场监管、自然资源、文化旅游、安全生产、劳动保障等重点领域执法。
五是纵深推进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将执法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纳入全省深化改革总体布局中,着力健全完善执法司法制约监督和责任体系,坚决纠正有案不立、压案不查、有罪不究等执法司法突出问题,精准服务“六稳”“六保”,在全国率先实施知识产权跨行政区划“三合一”审判机制改革,全面推开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全省基层法院近80%的矛盾纠纷在基层法律服务诉前委派调解中心得到快速解决。
六是推动构建社会大普法新格局。全面落实“八五”普法规划,中小学法治副校长配备率达99%,开展普法宣传活动2.3万余场次,启动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全省共培养“法律明白人”67510人,认定学法用法示范户11101户,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调解矛盾纠纷成功率达97%以上,全省11192个村(居)配备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参与调解矛盾纠纷23608次,为村(居)民提供法律服务91970件次。
三、2022年度全省法治建设群众满意度调查情况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调查对象:主要分为两个大类共14类人员。第一类为社会公众,即16周岁及以上的公民。主要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企业从业人员、文教科卫体人员、务农农民、务工(经商)农民、在校学生、个体户及私营企业主、服务业人员、自由职业者、无业(失业)人员、离退休人员共11类人员。第二类为特定对象,即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3类人员。
调查方法:首次引入网络调查方式,依托网络调查和电话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网络调查通过“调研工厂”综合调查平台中的在线调研问卷收集模块,以两种方式推送问卷:一是线下发布问卷二维码,被访者扫码填写问卷;二是由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在全省范围内通过短信推送问卷链接到被访者手机,由被访者自主选择填写问卷。电话调查则采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CATI)进行。
调查样本量:综合考虑常住人口总数、流动人口数、城镇化率等因素,以全省129个县(市、区)为基本单元,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全省人口统计数为依据,采取二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共获取有效样本1035652个,其中,电话调查有效样本量为27663个,网络调查有效样本量为1007989个,具有较好代表性。
(二)调查结果
全省调查数据,2022年全省综合满意率为97.77%,该数据由以下5个调查问题的单项满意率之和再取平均值获得。
一是关于“人民群众对到本地政务服务大厅或网上平台办事便利程度是否满意”的问题。调查显示:单项满意率为98.43%,较2021年度同比上升0.14个百分点。
二是关于“人民群众对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等政法机关执法办案和服务群众情况是否满意”的问题。调查显示:单项满意率为97.60%(其中,法院97.12%、检察院98.06%、公安局97.02%、司法局98.38%),较2021年度同比上升0.55个百分点(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分别上升0.89、0.44、0.47、0.38个百分点)。
三是关于“人民群众对市场监管执法、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保护等行政部门公正文明执法和服务群众情况是否满意”的问题。调查显示:单项满意率为96.49%,较2021年度同比上升0.14个百分点。各领域测评结果分别为:市场监管95.62%、疫情防控96.48%、安全生产97.87%、生态环境保护95.99%。
四是关于“人民群众对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员、法律援助人员等提供法律服务是否满意”的问题。调查显示:单项满意率为96.97%,较2021年度同比上升0.11个百分点。
五是关于“人民群众对平时生活中便利获取法律知识是否满意”的问题。调查显示:单项满意率为99.36%,较2021年度同比下降0.08个百分点。
16个州(市)调查数据,从综合满意率看,全省16个州(市)调查数据从高到低排名如下:迪庆州(99.09%)、怒江州(98.90%)、保山市(98.83%)、楚雄州(98.72%)、西双版纳州(98.14%)、普洱市(98.07%)、文山州(98.04%)、玉溪市(98.03%)、丽江市(97.93%)、红河州(97.87%)、临沧市(97.75%)、大理州(97.63%)、昭通市(97.44%)、德宏州(97.40%)、昆明市(96.97%)、曲靖市(96.47%)。其中,法治建设群众综合满意率最高与最低的极差为2.62%。
从单项满意率看,全省16个州(市)调查数据极差均在下降:群众对本地政务服务的满意率极差下降1.12%,对政法机关执法办案和服务群众的满意率极差下降0.09%,对行政执法的满意率极差下降1.4%,对法律服务的满意率极差下降0.22%,对普法宣传教育的满意率极差下降0.17%。
四、调查反映出的突出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措施
通过调查,反映出法治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行政执法满意率依然偏低。在构成法治建设满意度综合评价的5个分项满意率中,行政执法满意率排位最末,同时,去年中央依法治国办对云南督察反馈的问题也集中在行政执法领域,这些都反映出基层行政执法不规范、程序违法现象比较突出,落实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执法公示“三项制度”不到位,执法过程不清晰不明了,执法中“合法不合理”“同案不同罚”“同事不同办”“过罚不相当”等问题依然存在。
二是守法普法氛围还不浓厚。一方面体现在群众法律意识不强,全民普法工作离“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还有巨大差距,部分社会成员尊法意识不强、用法意愿不高,遇事找关系的观念习惯根深蒂固,遇事不找法、“讲人情、找关系”的现象还具有顽固性、长期性、复杂性。另一方面体现在便民惠民政策不够完善,法治领域便民惠民举措在真正让群众可知、可感、可及等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需要解决好惠民政策宣传广度、深度不够、知晓率低,惠民政策落实体系不完善,监督管理和跟踪问效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三是执法司法制约监督机制还不完善。部分地方和部门在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方面还有短板,有的地方执法司法易受行政干预、人情干预,有的自由裁量权行使不当,个别执法司法部门违纪违法问题仍然突出,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执法司法监督制约机制,提升执法司法公开透明度。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党中央关于法治建设的重大部署以及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统筹考虑发展和安全、改革和法治、法治建设进程和人民群众法治需求,促进全面依法治省整体发力、协同推进,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和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一是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立足边疆民族地区省情实际,深入对照“十一个坚持”,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进行检视,找出突出问题和短板弱项,提出解决的措施办法,切实以解决问题的实效转化为建设更高水平法治云南的磅礴力量。
二是扎实推进依法行政。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和证明事项清理,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和“减免责清单”等制度,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大对食品药品、公共卫生、生态环境、耕地保护、安全生产、劳动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等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领域执法力度,加强基层综合执法体制机制建设,逐步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
三是坚持严格公正司法。紧扣强化执法司法制约监督和责任体系改革重点,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推动法官检察官惩戒制度实质化运行,推进公安机关受立案工作机制改革,推进检察一体化机制建设,健全完善错案纠正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执法司法质效和公信力。巩固深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筑牢执行“三个规定”防火墙,坚决杜绝执法犯法、靠案吃案、以权谋私和充当司法掮客的行为。
四是补齐普法教育短板。扎实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围绕“向谁普、普什么、谁来普、怎么普”,聚焦重点、精准施策,推出管用实用的普法产品,发挥好普法工作队生力军作用,把普法专项行动开展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结合起来,夯实普法基层基础,在提高全社会对法律法规知晓度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对法治精神的认同度和法治实践的参与度,用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浸润人心、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努力实现“三下降一扭转”目标,推动更高水平的平安云南、法治云南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6年来,云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理念,注重将法治建设群众满意度调查作为“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的有效途径。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尺,践行法治建设为了人民、法治发展依靠人民、法治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基层一线,听民声、解民忧、聚民意,打通群众服务“最后一公里”,延伸基层服务“半径”,打造“法治便民服务圈”,通过提升法治“软实力”,护航法治云南建设高质量发展。
我就介绍这些情况,谢谢大家!
宗霞:谢谢彭国军先生。
97.77%的满意率再创新高,也充分体现了我省在深入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精神中的实际效果。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我们将为之不懈努力。
接下来,请各位记者朋友就大家关心的问题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
民族时报记者现场提问(记者 赵嘉 摄影)
民族时报记者:边境兴则边疆稳,边民富则边防固。请问,腾冲市作为边境县市是如何抓实法治建设,做好边境法治保障,维护社会稳定的?谢谢。
中共腾冲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金龙答记者问(记者 赵嘉 摄影)
中共腾冲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张金龙: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腾冲市作为25个边境县之一,在抓法治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强边固防、兴边富民、稳边固边重要指示批示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工作,努力打造“五个品牌”,为边疆和谐稳定提供了坚强法治保障。
打造党建融合品牌。坚持党建引领社会治理,融合推进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创新建立“到支部·在一起”“十户联防”网格化管理等治理模式,持续深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成果,全力打造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中心,唱响了边民富、边关美、边疆稳、边防固的“极边党旗红”主旋律。
打造法治调解品牌。全面推行 “一统筹、四统一、两同步、双及时”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健全信、访、网、电“四位一体”信访举报渠道,建立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诉源治理机制、涉侨纠纷调解机制,创新家庭安全风险评估机制,设立“人民调解参与信访问题化解工作室”,全方位化解信访问题和社会矛盾,腾冲市被评定为“2022年度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
打造强边固防品牌。历史性的建成“点线面相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相融合”的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围绕组织实体化、平台一体化、队伍专业化、管理规范化、整治常态化的标准,与时俱进打造强边固防升级版,健全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机制,依法严厉打击跨境违法犯罪,坚决筑牢祖国西南安全屏障,成功举办全省强边固防工作现场会。
打造普法宣传品牌。扎实推进“八五”普法工作,在220个村(社区)全覆盖推行“一村一公共法律服务站、一村一律师法律顾问、一村一法律服务机器人、一村一批法律明白人、一村一支法治宣传队伍”的法律服务体系,先后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省级13个,建成法治文化主题广场2个,乡村法治文化阵地11个,实现村村均有法治文化设施、图书角、宣传大喇叭。持续开展“法治边关行”“法治宣传固边防”“送法下乡文艺巡演”、法律“六进”“会前学法”等主题活动,不断营造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打造幸福满意品牌。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100%,涉及审批事项时间压缩75%,实现企业开办环节零收费。认真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率100%。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机制,行政复议法定期限内办结率100%,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被表彰为“全国行政执法先进集体”,人民检察院控申部门连续18年获全国检察机关“文明接待室”称号,法治建设满意度、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和执法综合满意率逐年提升,位居全省前列。
我就做这些回答,谢谢。
云南日报记者现场提问(记者 赵嘉 摄影)
云南日报记者: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而行政执法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关键环节,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去年以来,文山州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行政执法群众满意度有明显提升,请介绍一下文山州的主要经验和做法。谢谢!
文山州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聂怀疆答记者问(记者 赵嘉 摄影)
文山州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 聂怀疆:感谢这位记者同志的提问。行政执法无小事,每一次行政执法活动,都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活、代表着政府的形象。针对行政执法存在的顽瘴痼疾,文山州通过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完善制度建设等方式不断提升行政执法工作质效。
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我州制定出台行政执法工作成效评估意见,从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行政应诉案件败诉率等十九项指标,对行政执法部门和县市进行量化评估考核,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评估考核的可操作性,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的督促引导作用,为行政执法工作有效推进奠定坚实基础。通过细化考核,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有力解决了困扰文山行政执法领域的行政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问题,依法行政的氛围逐步形成。
抓制度机制建设。按照中纪委机关和中央依法治国办相关文件精神,制定出台法治督察与纪检监察协作配合机制,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开展纪法联动督察,形成法治建设监督合力。对2019年以来的行政复议纠错案件、行政应诉败诉案件、行政执法案卷交叉评查不合格案件以及执法检查中发现违法违纪案件进行盘点清查,梳理出违法违纪案件线索移送纪委监委,处理相关人员80人。今年将行政赔偿案件也纳入复盘范围,已完成案件复盘,正在开展线索移送。通过加大对行政执法领域的腐败和作风整治,逐步给行政权力划界限、定规矩,牢牢地把行政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全面保障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全面提升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在法治建设中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抓大培训大练武活动。为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和依法行政能力,与组织部门协作,以专题讲授或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形式,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讲,2022年开展专题讲授50余场,受众人数达万余人,实现全州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教育处级领导和乡科级主要领导全覆盖。通过大培训大练武,逐步提高行政执法人员和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进一步发挥,全州行政执法领域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日益浓厚。
通过以上措施,全州行政执法工作质量有了大幅提升,行政应诉案件败诉率从47.80%降至13.64%,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从26.20%跃升至92.31%,法治建设群众满意率为98.04%,比2021年度上升0.32个百分点。
谢谢。
人民日报记者现场提问(记者 赵嘉 摄影)
人民日报记者:我们注意到,在2022年发布的调查报告中,人民群众对应急管理部门公正文明执法和服务群众的满意度较高,请问,应急管理部门在依法行政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云南省应急管理厅党委委员、副厅长李志刚答记者问(记者 赵嘉 摄影)
云南省应急管理厅党委委员、副厅长 李志刚:非常感谢大家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应急管理工作事关千家万户,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发展。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切实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到应急管理依法行政工作全过程,扎实推进应急管理领域法治建设。综合看来,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注重实效、突出重点,务实抓好依法行政改革。实行全省应急系统18项行政许可事项管理清单化,确保清单之外无审批。出台《云南省应急管理行政执法事项指导目录(暂行)》等4项规定,实行规范行政执法工作制度化。废止17份不合时宜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实行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动态化。以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为目标,持续做好“减证便民”工作,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和“一网通办”改革。目前,我厅政务服务事项办理纸质材料缩减率达89.52%,审批时限压缩57.26%,行政许可事项“最多跑一次”比例为96.08%,大幅降低了企业和群众办事的成本。
二是真抓实干、精准施策,完善创新行政执法方式。以创新机制来优化行政执法方式。全力推行分级分类执法,根据生产经营单位所属行业类别、固有风险特点、安全风险等级等因素,将全省生产经营单位分别划分为“A、B、C”三个类别,对A类生产经营单位实行重点执法;对B类生产经营单位实行重点执法为主,“双随机”为辅;对C类生产经营单位实行“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抽查。通过推行“三位一体”执法工作模式,切实规范行政执法检查行为。按照强化属地管理、推进监管执法重心下移的原则,具体明确了省州县三级执法职责,实现了精准执法,有效解决了多层多头重复执法和层层下放转移责任的行政执法问题。同时,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加强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畅通监督渠道,安排专人做好核实处理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有效得到解决。
三是深入基层、常态开展,统筹抓好防灾减灾普法普查。联动抓好“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等“五进”普法工作,组织讲座超过700场次,应急演练超过1200场次,受众超过150万人次。为全省1300万户家庭发放防灾应急小册子,为700万户家庭发放小应急包,引导家庭个人储备基本应急物资和救生避险装备。开展云南省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对校园风险隐患、城镇风险隐患、道路交通风险隐患、火灾风险隐患、重点场所风险隐患、综合风险隐患等六类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有效提升了综合减灾能力水平。
四是完善预案,防范应对,扎实开展应急救援实战演练。坚持“贴近实战、注重实效”原则,开展安全事故、地震灾害、火灾扑救、防汛抗旱等应急演练共计300余场次,参与活动人员十万余人。特别是今年5月在丽江由国务院主办的“应急使命•2023”高山峡谷地区地震灾害空地一体化联合救援演习,真实构设了大震巨灾演习环境,统筹推进了各类应急力量实战运用,破解了云南地震灾害救援难题,发挥了应急管理部门综合协调职能,聚合消防、军队、专业和社会等应急力量形成整体救援合力,实现了立体救援、精准救援、高效救援,得到了广泛肯定和好评。
依法行政永远在路上,省应急管理厅将永远当好党和人民的“守夜人”,继续以公正文明执法和普法宣传教育为抓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在应急管理领域法治建设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切实做到让人民群众满意、幸福。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
云南法制报记者现场提问(记者 赵嘉 摄影)
云南法制报记者:2022年,开远市法治建设工作成效明显,不仅被评为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在法治建设群众满意度调查中政务服务满意度较高。请介绍一下开远市在推进政务服务工作中的经验、做法?谢谢。
中共开远市委副书记、开远市人民政府市长解凌云答记者问(记者 赵嘉 摄影)
中共开远市委副书记、开远市人民政府市长 解凌云: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开远法治建设工作的关注。近年来,开远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服务群众摆在首位,紧盯企业和群众办事的堵点、难点、痛点,改革创新、优化服务,不断提升审批效率、服务效能、便利程度和群众满意度,全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政务服务环境。
一是“民需”为先,建设标准化政务服务中心。2020年建成9203平方米的开远市政务服务中心,设有17个主题分区、159个服务窗口,41家单位1183项服务事项进驻,实现面向企业和群众、依申请办理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集中办理。真正做到了“只进一扇门”,让市民充分感受“最多跑一次”的便利。完善首问负责、一次告知、一窗受理、自助办理等制度,“交房即交证”实现常态化,“交地即交证”试点成功。
二是“便民”为主,在细节中体现服务规范化。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服务模式,优化政务大厅功能布局,推行综窗服务模式,积极探索“大综窗”“小综窗”相结合的模式,逐步推进无差别化受理,让企业、群众办事只找一个窗口、只交一套材料;加快推进“一网通办”,网上可办事项1190项,网上可办率达100%,以法治建设的“厚度”涵养政务服务的“温度”;2022年至今,市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各类办件41.43万件,好评率达99.99%。
三是“惠民”为要,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创新“一证即办”服务新模式,群众只需身份证,企业只需营业执照即可办理相关事项;开展政务服务提速行动,综合平均办件时长15.7分钟,30分钟内办结率80%;服务“靠前一步”,安排前置前审人员,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和办件材料预审等服务;设立“潮汐窗口”,在办件高峰期,增设临时窗口加派人员,减少群众等待时间;开展帮办代办、上门服务,主要针对60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以及独居、行动不便特殊困难群体,围绕涉及民生的高频事项,依托全市“零距离网格化管理”,主动上门、帮办代办。
四是“规范”为本,完善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机制。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建立《开远市优化营商环境“三色督办单”督办工作机制》,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因政策解读不到位、部门协调难度大、办事人员吃拿卡要、推诿扯皮等原因导致的“办不成事”问题,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增强企业和群众办事获得感、满意度。
开远市有幸被评为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知道,法治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将继续努力,希望各位媒体朋友能够继续关注和监督我们。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现场提问(记者 赵嘉 摄影)
中国日报记者:请问,云南的市场监管部门在落实执法宽严相济和包容审慎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谢谢。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赖之雄答记者问(记者 赵嘉 摄影)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赖之雄:谢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大家知道,市场监管部门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执法部门。随着“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深化,一方面,需要市场监管部门不断创新执法方式,探索建立容错机制,不断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而另一方面,又有很多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安全的高风险领域需要严格监管、重拳打击。为了兼顾这两个方面的要求,云南省市场监管部门做了以下这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积极壮大培育经营主体,促进市场发展“有活力”。全面贯彻《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优化准入准营,大力推动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持续推进行政许可权限下放,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等3类24个事项实现“就近办”,全面推行个体工商户智能开办。扎实开展“四万三进两结合”活动,在全国率先牵头制定《扶持个体工商户纾难解困工作方案》,出台助企纾困稳经营主体24条措施,帮助经营主体减负担、增活力。2022年底,全省经营主体达到491.02万户,经营主体增速排名全国前列。
二是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规范市场监管行政权力运行“有尺度”。在全省率先研究制定了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裁量权适用规则》和《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细化、明确行政处罚事项的违法行为、处罚依据、适用情形、裁量因素、裁量标准等内容,促进全省市场监管执法规范统一。
三是坚持惩罚与教育相结合,推动柔性执法“有温度”。制定出台了《关于做好包容审慎监管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领域不予行政处罚清单》和《市场监管领域免予行政强制事项清单》,落实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首违不罚”要求,尤其是面对新业态新模式,推行轻微违法行为告知承诺制,推动行政执法由“严罚式”向“容错式”转变,让行政执法更有温度。
四是着力推进重点领域执法,维护民生权益“有力度”。以“小切口”贴近“大民生”,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社会舆论关注和市场监管风险压力大的重点领域,着力推进重点领域执法,不断加强制度机制建设,以重拳整治之责、狠抓落实之效,聚力打赢民生领域“铁拳”行动攻坚战。截至2022年底,全省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处“铁拳”行动各类违法案件2245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30件,先后公布3批典型案例共32个,持续释放警示震慑效果。在此基础上,今年我们更加聚焦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重点商品、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结合云南实际和今年“3·15”晚会曝光问题产品,对15类违法行为继续深入开展“铁拳”行动,持续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五是不断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监管工作“有实效”。将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有机结合,大力提升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水平,知识产权保护更加严格、运用更加有效、服务更加优化。加强公平竞争执法,开展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执法专项行动。严厉整治涉企违法违规收费,2022年为企业减负7753.69万元。
下一步,全省市场监管部门将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市场监管事业的方方面面,转化为为民办实事、净化市场秩序的强大动力,不断提升市场监管行政执法水平和群众满意度。
谢谢。
宗霞:谢谢赖之雄先生。由于时间关系,现在提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最后一个问题。
法治日报记者现场提问(记者 赵嘉 摄影)
法治日报记者:我们从2022年度云南省法治建设群众满意度调查排名中了解到,姚安县综合满意率达到了99.38%,在全省位列前列。请问,姚安县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方面有哪些亮点?谢谢。
中共姚安县委常委、姚安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吴学剑答记者问(记者 赵嘉 摄影)
中共姚安县委常委、姚安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 吴学剑:非常感谢这位记者对基层法治建设的关注、关心。一直以来,姚安县非常重视法治建设工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争创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为目标,以基层社会治理为突破口,探索出了“1+4+5”基层治理新模式,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第一,通过建强一个中心,织密综合调度“一张网”。我县把政法综治、消防、公安等各类网格统一整合成“一张网”,整合职能部门、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多元主体力量,对便民服务、信访维稳、矛盾纠纷化解等10余种民生事项进行统一调度处置,实现“进一次门、办多项事”,服务质效显著提高,顺利通过了州级组织的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创建第三方评估,在2022年度云南省法治建设群众满意度调查中综合满意率达99.38%,位列全省前列,成功创建为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
第二,通过建好“四支队伍”,注入基层治理新活力。一是建好一支网格化“服务管理队伍”,实现基层治理“网格管理、手机指挥、干部跑腿、群众受益”。二是建好一支“红袖标”平安志愿服务队伍,形成“街巷有人巡、楼院有人守、单位有人看”的工作格局,2022年,全县无命案发生,成功创建为省级先进平安县。三是建好一支精准务实的“普法专门队伍”,把法治宣传融入姚安小邑拉花、坝子腔、梅葛彝族歌舞中,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寓教于乐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公民法治素养和法治意识显著增强。四是建好一支独具特色的“矛盾纠纷化解队伍”,成立了“梅葛”调解室,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更有亲和力的解纷服务,探索出“一站式”多元解纷的成功做法受最高人民法院表扬。
第三,通过实施“五项工程”,依托“智治”平台添效能。一是实施“雪亮工程”。全县安装摄像头11868个,带动群众、企业自发安装摄像头1368个,实现全县1202个村民小组、主要路口、重点区域全覆盖。二是实施“云视讯管理系统工程”。整合县、乡、村综治中心云视讯会议系统、一部手机治理通、信访视频接访等系统,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同步联通视频处置。三是实施“智能移动调解无纸化办公工程”,解决了人民调解工作中信息数据“采集难”“取证难”等问题。四是实施“应急广播系统工程”。全县已建成应急广播终端688个,覆盖1202个村民小组。五是实施“办事通”“治理通”兜底工程补短板。“一部手机办事通”累计办件458724件,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机构事项办结率达100%,实现基层群众办事“大事不出乡,小事不出村”。
在下步工作中,姚安县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论述,抓住法治为民这个根本,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让基层问题解决更加顺畅,让群众诉求回应更加及时,让基层治理更有能量,推动全县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欢迎各媒体记者到姚安深入调研,给予我们指导、帮助。
我就做以上答复,谢谢。
宗霞:谢谢吴学剑先生。
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记者提问环节到此结束,感谢记者朋友的踊跃提问,也特别感谢来自不同领域的七位发布人全面的介绍和解答。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省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着力以高质量法治服务保障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全面推进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的落地落实,更好发挥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云南篇章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也希望记者朋友们充分宣传好、报道好今天发布会的相关内容,并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宣传、报道我省法治建设工作的成效,促进全社会形成关心法治建设的浓厚氛围。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10月30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召开《江...
10月29日上午,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
10月29日,国家副主席韩正在北京出...
近日,成都市召开2024年田长制林长...
10月25日,司法部副部长王振江在京...
北京10月26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