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全生产调研网!

首页

小暑节气|高温仍持续,防御指南请查收

时间:2025-09-16 19:52:01来源:安徽省应急管理厅 作者:佚名

  7月7日,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一个节气——小暑。古人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小暑开始进入伏天,所谓“热在三伏”。“三伏天”通常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

  当前,我国正在经历今年以来最强高温过程。未来数日,我国大范围的闷热天气仍难以消退,部分地区有37~39℃高温,局地最高气温将超过40℃。社会公众要谨防中暑和热射病发生,这份高温天气防御指南,一定要了解!

  1、多喝水、多通风,确保室内通风良好;注意避免空调、风扇直吹身体。

  2、有关单位应注意防范因用电量过高,以及电线、变压器等电力负载过大而引发的火灾。

  3、关注体温变化和不适症状。若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口渴、多汗、心悸等中暑先兆症状,应及时寻求帮助,尽快转移到阴凉处休息,补充水和电解质;如无缓解或症状严重,立即就医。

  4、驾驶人员做好车辆安全检查,提前检查车辆胎压、油液;车内勿放香水、酒精、打火机、充电宝等易燃易爆物品。

  5、多留意老人、小孩的身体状况,切勿将小孩子单独留在车内。

  6、缩短高温条件下作业人员连续工作时间。

  7、外出穿轻便、宽松、浅色衣服,并使用防晒品,或打遮阳伞、戴遮阳帽和遮阳镜。

  8、保持室内环境清爽,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湿度,减少太阳直射和不必要的易产热的电器使用。

  9、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10时室16时)进行长时间户外活动。

  

  夏季安全生产需要注意事项:

  一、防暑降温

  夏季天气高温,连续超负荷工作容易造成人员中暑事故的发生。建议合理安排和调节作息时间,尽可能避开高温时段生产,尽量减少超时加班生产,做到劳逸结合,保障身体健康。

  二、防疲劳作业

  夏天温度高,劳动强度加大,加上白昼时间长,员工容易出现困倦、过度疲劳的状况,容易发生事故。

  三、个体防护

  为了保护特种作业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人身安全,作业人员必须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安全帽,高空作业时系好安全带等。一些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因炎热放弃了防护穿戴,一旦危险来临,连最基本的防护都没有,使得原本不是伤害很大的事故变得比较严重。

  四、用电安全

  夏季是用电的高峰期,也是触电事故多发期。要加强用电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严禁私自乱拉乱接电源;认真做好机器设备和安全防护装置的维护、保养和检测工作,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五、防火防爆

  夏季气温高,容易发生爆炸和火灾事故,所以要落实各项防火制度,配齐消防设施,严格控制明火作业,严禁私拉乱接电线;同时对易燃易爆品要加强储存和使用管理工作,特别是产生粉尘的车间和煤矿,一定要做好通风工作,防止浓度超标发生爆炸事故。

  六、防台风

  东部沿海、近海地区是台风频繁“光顾”的地区。特别是夏季,若应对处理不当,不仅会发生安全事故,更会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大风过后要进行检查,确认正常后恢复生产。

  七、防雷雨

  夏季雷雨天气增多,企业要提前部署、检查、落实好防汛、防雷的设施材料;加强员工对雷雨天注意事项的安全教育,提高员工防雷击安全防范意识。

  八、压力容器安全

  企业进行气焊、气割作业,由于夏天气温高,高压气体在烈日的照射下温度上升,体积膨胀,严重的会发生气瓶爆炸,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旦发生爆炸,还会带来二次事故(比如火灾),使损失变大。

  九、防泄漏中毒

  随着夏季高温天气的来临,有毒气体挥发、扩散速度加快,接触有毒气体岗位的操作人员很容易发生有毒气体中毒。为此,要加强相关工作岗位人员的有毒气体中毒防护工作。

  十、密闭空间作业

  夏天气温高,下水管道、检查井、窖井、化粪池、泵房集水池、污水处理构筑物等积存污水、污物的设施由于微生物作用、地势低且相对封闭,容易产生沼气。沼气浓度高时,不仅会引起人员中毒,而且有可能产生爆炸。

  


原文链接:https://yjt.ah.gov.cn/xwdt/yjkp/15011065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隔线----------------------------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安全生产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