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受三轮台风连续叠加影响,百色市遭遇历史罕见的持续强降雨,全市平均降雨量较历年同期增加5倍多,12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受灾。灾情发生后,百色第一时间组织开展灾害应对和抢险救灾等各项工作,成功实现“零因灾死亡、零人员失踪”目标。
台风过境后,百色市抢险救灾重心逐步转向内涝治理与民生保障。截至10月20日12时,全市累计发生365个内涝点,已消退277个(其中,19日消退6个),未消退88个。
德保马隘漫水路阻断群众出行,施工队连夜抢通。图为道路抢修现场。通讯员 卢茜 邓黄麟 摄
如何破解“积水难消”难题?在自治区相关部门指导下,百色组织力量分赴各内涝点深入查勘、科学研判,针对实际情况制定“一点一策”治理方案,同步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和生活服务、受损基础设施修复等工作,帮助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让“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落地生根。
“上拦下泄” 加快退水
10月20日,在位于德保县那甲镇多睦村的多旁洼地和多气洼地垭口处,由动力舟桥运输的挖掘机正挥舞铲斗,用石块和土料向水道中心回填。“强降雨过后,地下岩溶缝隙和通道里的水完全饱和,地下水往上涌,导致洼地水位上升。”自治区水利厅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韦友道解释道,上游洼地的水流向多睦村多目屯,加上水流冲来的大量垃圾堵塞有限的排水通道,导致当地内涝积水消退十分缓慢。
19日,针对这一情况,百色按照“上拦下泄”的方案,以“动力舟桥+工程机械”协同作业的方式,克服交通不便的困难,组织力量在垭口构筑围堰,截断部分连通水流,为推动多目屯排涝创造有利条件。
动力舟桥装卸现场。图片来源:百色融媒
百色内涝的症结何在?长期治理又路在何方?多因素致退水缓慢。
“百色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可以形象地理解为地下存在一个巨大的、相互连通的‘天然管网’。”百色水利电力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杨丽梅进一步分析,在极端降雨的持续“灌注”下,地下河水从下游或低洼处“反涌”“反冒”,洪水带来的杂物堵塞洼地的水道,进一步加剧排水不畅。
为何不直接使用大型抽水机强力排涝或打通隧洞排水?“在喀斯特地区,使用大型抽水机强行在一个点降低水位,会改变周边地下水的自然流向,可能加剧邻近低洼地内涝。”杨丽梅坦言,打通隧洞排涝需要开展地质勘查、水文计算和可行性论证等工作,盲目开挖可能会改变地下水流场或影响生态环境,引发新的灾害风险。
分析成因,精准施策,目前,百色部分内涝点已落实初步处置措施,其余点位的勘查与处置工作正同步有序推进。
全力保障受灾群众生活
10月19日,靖西市龙临初中全校656名学生有序排队上车,前往靖西市第五中学复课。“龙临初中校园校舍部分区域积水未退,我们快速完成物资清点与转运,制定复课工作清单,就是要让家长放心、孩子安心。”靖西市龙临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潘开京说。
大农小学复课第一天。通讯员 欧贤 李琛 摄
这样的暖心场景遍布灾区。靖西多部门组成工作组,深入一线开展灾后安全知识科普和“送物资、送温暖”活动。安德镇孔造村由于内涝导致进村道路被淹,车辆无法通行,当地政府迅速筹集生活物资运送到村民手中。
恰逢冷空气来袭,为应对灾情与降温的双重挑战,10月19日,靖西有关部门火速响应,紧急调配的一批御寒物资,还包括胶桶鞋以及饮用水等物品,全力以赴保障受灾群众安全、温暖度汛。
干部和群众合力卸物资。图片来源:靖西融媒
10月20日,夜幕降临,安置79名受灾群众的德保县那甲镇敬老院飘起阵阵饭菜香。“有西红柿炒蛋、五花肉和冬瓜排骨汤,吃得不比家里差。”多睦村受灾群众时金娇向记者展示她的晚餐,话语中道出了群众心声,“这里24小时都有工作人员,我们有需要他们都会及时帮忙,生活不用担心。”
灾情发生后,百色在开展排涝救灾工作的同时,优先协助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转移至安置点,并统一调配米、油、盐、饮用水、面粉、蔬菜、肉类和蛋类等生活物资,全力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截至10月18日,全市紧急安全避险转移1.02万人,紧急转移安置群众6963人。
精准帮扶全力以“复”
靖西市渠洋镇雅力村大力屯在监测到受灾区域附近溶洞水位下降、具备抽水排洪条件后,迅速铺设了近1公里长的管道抽水排向屯口的两个溶洞。“现在政府组织工作人员来帮我们抽水,相信很快就可以恢复以前的生活了。”10月19日,靖西市渠洋镇雅力村村民覃辉说。
10月20日,在积水消退的靖西吞盘乡念录村念乃屯,工作人员对公共区域和村民院落进行全面消毒,党员干部群众一起手持铁锹、扫帚,合力清理淤泥。“水退了,水、电、通信全通了,住在家里特别安心。”村民赵文东表示。
百色各级党员干部组成的工作队在退水区域开展垃圾清运、环境消杀、房屋安全鉴定及饮用水检测等工作,为群众返家筑牢安全屏障。
农田里的抢收战也同步打响。百色市农机部门动员55家社会化服务组织、320多台大中型农机具投入抢收工作,31个烘干中心开足马力为群众服务。“使用烘干机,只需20个小时就可以烘干水稻,不用担心粮食被糟蹋了。”靖西市化峒镇八德村村民农旺强话语里满是感激。
靖西市农业农村局党员帮助群众抢收稻谷。靖西市农业农村局提供
当前,百色市灾后重建工作仍在紧张有序推进。广大党员干部与群众齐心协力,并肩奋战,用实干筑起防汛救灾的“红色堤坝”,让右江河谷加速重现往日生机。
11月21日,全省物业服务质量提升暨...
新华社卢萨卡11月20日电(记者 应...
11月18日上午,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党...
11月19日,中国共产党最高人民检察...
11月18日,省住建厅举办学习贯彻党...
11月18日,第九届中新法律和司法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