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委改革办《改革简报》以《兰考县以知识产权赋能传统技艺打造民族乐器制造新高地》为题,聚焦省知识产权维权保护中心通过深入开展“知识产权服务公益行”专项活动,推动知识产权与传统文化、产业升级、文旅融合深度融合,助力兰考打造“中国民族乐器之乡”和“民族乐器制造新高地”。
引领产业升级,激发产业创新活力。积极搭建兰考知识产权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与河南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上海音乐学院等高校专家团队合作,研发推广一次成型开盒锯、激光弧面雕刻等30多项专利技术,生产效率提升25%以上。同时,推动成立民族乐器协会知识产权联盟,围绕古琴、琵琶、阮等传统乐器制作技艺,开展核心技术攻关,累计申请专利388件,占全县专利申请量的17.6%。在品牌建设方面,全县民族乐器产业注册商标400余件,培育“兰考古筝”“兰考古琴”2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规范原产地保护行业标准,筑牢品牌保护屏障。
打造音乐小镇,书写文旅融合新篇。以堌阳镇民族乐器文化产业园为主体,投资8亿元打造集音乐客厅、乐器创意园、乐器文化园等功能于一体的“音乐小镇”,吸引40余家知名企业入驻,形成生产、销售、培训、演艺融合的综合文化产业园区。同时,规划“堀阳镇—范场村—徐场村”知识产权精品旅游线路,构建“一体两翼三园两村”发展格局。徐场村90%劳动力从事民族乐器制作,被评为河南省创业示范村。探索打造“匠造之旅”旅游场景,设置“研学之旅”学习课程,开设"知识产权小课堂”,为游客打造“可体验的知识产权”文旅新场景。
延伸产业链条,构筑品牌发展高地。通过专利推动产业升级、商标培育龙头企业、地理标志塑造区域品牌等举措,打造从“种植—制作—展示—销售—演艺—培训”的全链条产业生态,产业规模突破30亿元。引进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等品牌企业,与中央音乐学院、浙江音乐学院等院校合作,打造“龙音”“君谊”“焦桐”等30个著名民族乐器品牌。目前,全县民族乐器生产及零部件配套企业已达219家,吸纳从业人员1.8万人,年产各种民族乐器占全国市场份额的35%。此外,积极开展“筝乐育苗”“民族乐器进校园”等活动,组建“千人筝团”,创排《焦桐花儿开》等作品,推动“焦裕禄精神”与传统音乐深度融合。2024年,兰考接待民族乐器产业游客24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7亿元,同比增长41.6%,文化传播与经济效益实现双赢。
省知识产权维权保护中心助力兰考打造“中国民族乐器之乡”和“民族乐器制造新高地”是“知识产权服务公益行”活动服务地方特色产业、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下一步,中心将继续以知识产权为抓手,赋能传统技艺,激活文化资源,助力更多县域产业迈向全国、走向世界。
11月21日,全省物业服务质量提升暨...
新华社卢萨卡11月20日电(记者 应...
11月18日上午,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党...
11月19日,中国共产党最高人民检察...
11月18日,省住建厅举办学习贯彻党...
11月18日,第九届中新法律和司法圆...